一項針對克隆氏症(CD)和潰瘍性結腸炎(UC)等發炎性腸病(IBD)的大麻療法研究綜述顯示,大麻素療法有助於減少疾病活動,並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四位醫生團隊在這項新研究中指出:「臨床試驗的薈萃分析顯示,大麻素與克隆氏症和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生活品質的改善有關。」

然而,研究並未發現接受大麻素療法的患者體內炎症有減少,也未在患者的內窺鏡檢查中觀察到任何顯著差異。

該研究發表在《發炎性腸病》期刊上,總共評估了八項研究,包括四項針對克隆氏症、三項針對潰瘍性結腸炎,以及一項同時研究這兩種疾病的研究。

「在五項克隆氏症研究中,干預後臨床疾病活動顯著減少,」研究摘要指出。「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疾病活動在綜合分析中未顯著降低,但克隆氏症和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生活品質均有改善,無論是合併分析還是個別分析。」

今年3月發表於《健康研究與醫學科學期刊》的一項單獨研究也發現,大麻素在改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疾病活動和生活品質方面具有潛力。

另外,去年來自澳洲的一項研究表明,患有慢性健康問題的患者在使用醫用大麻的前三個月中,生活品質顯著改善,疲勞減少。

「患有焦慮、抑鬱或慢性疼痛的患者在這些方面也有改善,」該研究指出。

另一項研究則發現,大麻對神經認知功能的影響有限,這對於長期使用大麻的慢性病患者來說是一種安慰,因為他們可能擔心藥物對神經的潛在不良影響。

美國醫學協會去年發表的一項研究同樣指出,使用醫用大麻與慢性病(如疼痛和失眠)患者生活品質的「顯著改善」有關,並且這些效果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多持續存在」。

Share.

Comments are closed.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