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針對全國數千人的新研究表明,大麻使用所造成的二手傷害遠不及酒精那麼普遍,受訪者報告因飲酒而遭受的二手傷害比大麻高出近六倍。鴉片類藥物和其他藥物造成的感知傷害也超過了大麻。

根據2020年美國國家酒精調查的7799名受訪者的回應,研究人員發現,超過三分之一(34.2%)的人表示在其生活中曾經遭受與酒精使用相關的二手傷害。而僅有5.5%的人表示曾經遭受與大麻相關的二手傷害。

其他藥物方面,7.6%的人表示曾因他人使用鴉片類藥物而受害,8.3%的人報告曾因未指定的“其他”藥物而受害。

當受訪者被問及過去12個月期間的情況時,酒精仍然是造成最多二手傷害的原因,6.2%的人表示因他人飲酒而受害。其次是其他藥物(2.2%)、鴉片類藥物(2.0%),最後是大麻(1.8%)。

酒精研究集團和RTI國際的作者在這項發表於《酒精與藥物研究雜誌》的研究中寫道:“我們對二手藥物傷害的估計低於預期,考慮到當前的鴉片類藥物過量危機和休閒大麻合法化趨勢。”

“他人使用酒精造成的二手傷害顯著多於任何其他藥物的使用。”

他們還指出,不同群體在經歷物質使用的二手傷害方面存在差異。女性、白人、有家族酒精問題史以及分居、離婚或喪偶的人報告的二手傷害顯著更多。

這些傷害包括家庭和婚姻困難、交通事故、破壞行為、身體傷害和經濟困難。

在大麻方面,黑人的二手傷害發生率更高,但作者指出,這些傷害可能源於對大麻的懲罰性政策而非藥物本身。

“這可能至少部分源於系統性差異,”他們寫道。“黑人比白人更有可能因大麻使用面臨法律後果並被隨機藥檢,導致經濟損失(如因被捕而支付法律費用、失去工作)和家庭困難(如婚姻爭端和壓力、子女被帶走),這可能對周圍的人產生負面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分析發現飲酒者報告的二手酒精傷害概率“略高”,作者認為這可能是因為重度飲酒者更頻繁接觸其他重度飲酒者。

“相比之下,”他們繼續寫道,“頻繁使用大麻的人報告的二手大麻傷害顯著更低,這也與之前的研究結果一致。”

儘管更多受訪者報告因酒精而非大麻或其他藥物而受到二手傷害,作者多次質疑參與者的回應是否可信。

例如,關於大麻使用者報告的二手大麻傷害較低的發現,他們建議這“可能是因為大麻使用經常與酒精和鴉片類藥物同時發生,受訪者更可能將傷害歸因於酒精或鴉片類藥物而非大麻。”

他們還表示,大麻和其他藥物報告的傷害率較低可能是由於“報告藥物使用傷害的污名化”或它們所造成的傷害類型。

“與酒精相比,大麻和鴉片類藥物與暴力的聯繫較少,”作者寫道。“因此,這些物質相關的二手傷害可能不如酒精那麼顯著(如鄰里垃圾增多或被受影響者打擾/嚇到等相對次要的傷害),因此不易被受訪者回憶。”

“此外,受他人使用物質影響的二手傷害者可能自責,特別是如果他們也使用物質,”他們補充道。“在鴉片類藥物或其他藥物的情境中,這種情況可能會更嚴重,因為這些藥物比酒精更具污名化。”

作者表示,這項新研究旨在擴大對藥物相關傷害的理解,試圖衡量和解釋對藥物使用者本人以外的朋友和家人的傷害。

“我們通常不考慮酒精和藥物使用對使用者以外的人的影響,”研究領導人Erika Rosen,ARG的博士後研究員,在新聞稿中說。“了解這些傷害在我們社區中的廣泛程度至關重要,以便我們能夠制定更有效的政策和干預措施,更好地支持個人及其周圍的人。”

合法化倡導者則表示,這項研究的發現證實了過去的研究所表明的結果。

“已經很明確的是,大麻對公共健康的影響遠小於酒精,”NORML副主任Paul Armentano在一篇關於這項新報告的博客文章中說,“現在大多數成年人都承認這一現實。”

儘管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美國人現在每日使用大麻的頻率超過每日飲酒。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每天使用大麻,而每天飲酒的人數卻在減少。自1992年以來,該研究發現,美國每日大麻消費的人均率增加了近15倍。

一家跨國投資銀行在去年底的一份報告中表示,大麻已成為酒精的“強大競爭對手”,預計在未來五年內,將有近2000萬人經常消費大麻,而酒精消費者將減少幾百萬。報告還指出,隨著更多州的市場上線,美國的大麻銷售額預計在2027年將達到370億美元。

去年8月發佈的一項蓋洛普調查數據還發現,美國人認為大麻比酒精、香煙、電子煙和其他煙草產品危害更小。

加拿大的一項研究發現,大麻合法化與啤酒銷售下降相關,這表明存在替代效應。

今年早些時候發表的另一項研究發現,單獨使用大麻與車禍風險增加無關,而酒精無論單獨使用還是與大麻結合使用,都明顯增加了車禍的幾率。

Share.

Comments are closed.

Exit mobile version